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

亞裔體質獨特 篩檢治療另有標準 ( 中 )

好發病種 須特別注意

        腫瘤科醫師何自力舉例說,由於鼻咽癌罹患率在福建、兩廣、浙江等地人口中偏高,因此,「來自這些地區的移民,若出現鼻出血、頭暈、複視,耳朵聽不見,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症狀,要優先考慮是不是鼻咽癌。」鼻咽癌在中國俗稱「廣東癌」,得病者南方人多於北方人;在亞洲各國,鼻咽癌在東南亞華人中較為高發。如果比較鼻咽癌在美國族裔中的發生率,根據聯邦疾病控制中心(CDC)2011年發布的最新數據,每10萬個白人中只有0.4人得鼻咽癌,每10萬亞太裔中卻有2.1人得病。

      肝癌也是亞裔常見癌症。在美國各族裔中,亞太裔肝癌病發率最高。根據CDC數據,2011年每10萬亞太裔中有13人罹患肝癌及肝內膽管癌,近兩倍於白人的6.6人。

        胃癌在美國發生率降低。根據CDC同期數據,每10萬白人中有5.9人得胃癌,而亞太裔則有10.3人。何自力表示,臨床病理觀察發現,不同族裔的胃癌病灶也有不同。「亞裔較多在胃體,而美國人多在食道與胃交界處的賁門,往往是反酸所致。胃體癌容易治療,預後較好。」他表示,由於亞裔胃癌高發,醫生建議做胃鏡的指標也會放低一點。
  
        華裔在所有亞裔中的肺癌及支氣管癌死亡率是最高。根據CDC2011年數據,肺癌為包括亞裔在內的各族裔男女第一大癌症死亡原因。何自力指出,通常認為吸菸等生活習慣和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是肺癌致病原因。但現在一些不抽菸的年輕女性也得肺癌。相反情況,有的人一天一包菸,卻能活到八、九十歲。所以,除抽菸外其他的高危因素包括基因突變也不容忽視。如果基因檢測發現基因突變,那麼可以使用基因標靶藥物。他也認為,美國1950年代開始發起的禁菸運動,讓抽菸人數日漸減少,尤其在辦公室等公共場所沒有機會抽菸。而一些全職主婦卻可自由抽菸,這也是女性肺癌率升高的原因之一。

        亞裔得乳癌的概率雖在各族裔中相對較低,但何自力指出,近年來,亞裔女性乳癌患者「呈現年輕化趨勢,而主流人口沒那麼大變化」。他建議亞裔婦女定期做乳癌篩檢。
    
        在傳染病方面,亞裔移民好發乙肝、胃炎。CDC數據顯示,每12個亞太裔美國人中,就有1個得乙型肝炎。亞裔占全美約5%的人口,卻占全美乙肝人數一半以上。黎陽表示,最近五到十年,美國醫療體系加強了對來自乙肝高發區(亞洲、非洲、東歐、加勒比海)來源地的人口及其子女(哪怕出生在美國)進行篩檢。「隨著篩檢率提高,感染率數字還會刷新。」他認為再過幾年就能看見乙肝防治的效果,即肝癌發病率下降。

        另外,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導致的胃炎、胃潰瘍在亞裔中也較為普遍。黎陽表示,在人口雜處、衛生習慣不好或個人飲食衛生較差的地區,幽門螺桿菌傳染率較高。傳播途徑可以是通過飲食、共用餐具的口水傳染。「這不是吃一頓飯就會感染,而是通過長期密切接觸。」
  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