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

為考大學準備?還是為唸大學準備?


        最近又在熱烈討論大學考試的問題,制度該怎麼改?考試該什麼時間考?申請該什麼時間?分發該什麼時間?另外,還有很多人談到高中課程的完整性和學生程度的不足等等,所有談論的議題的著眼點都是為了如何「考」進大學。

        孫振在臺灣的教育體制下接受教了九年半的教育,嚴格說起來是七年半,高中的最後兩年有很多科目都是申請免修。我多年來近距離觀察從小學到國中到高中的臺灣教育,常常覺得應該改革的不是制度本身,而是教學的方式、作業的內容、父母的心態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願,這幾項是環環相扣、互為因果的,制度再怎麼改,但是老師家長的觀念、態度不改,很多學生的潛能、自主學習意願是發揮不出來的。

        我們現在大學很多、入學方式很多元,可以說根本不用擔心沒有學校唸,所以在高中階段更可以在要求考試成績之外,讓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強項去發展,為唸大學做好準備。高中三年,不應該只是為了「考」進大學做準備,應該為未來「唸」大學做準備。

        這樣做準備,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願就能被引導出來,他們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、未來在哪裡,而不是不知所以、不知為何地死記硬背,把學習的興趣與樂趣全部消磨光,最後興趣也沒發展,考試也沒考好,多可惜啊!。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畢老師,
請問你說的為唸大學做準備和為考大學做準備,具體的不同點在哪裡?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做才好?請你再說明說明好嗎?

十分焦慮的媽媽

畢竹筠 提到...

十分焦慮的媽媽 妳好,

家長常常會擔心過度,
因為期望高、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、因為自身的夢想還沒完成、因為怕給小孩的給少了、因為看別人的好就怕自己的不夠好、...
現在資訊太多、選擇太多、比較也太多,常會讓家長不知所措。

在接下來的幾篇,
我會慢慢說明。


竹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