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

給王緒醫生的一封信 --- 回應「談過動兒」

王緒大哥  您好,

       謝謝您的分享,如果有其他類似的故事,希望您多多寫出來,對家長來說是很寶貴的資訊。

       十多年前當我在新加坡教課時,就有一些家長問我關於孩子過動和吃藥的問題,我的看法和您一樣,反對給孩子用藥,孩子需要的是因材施教、需要引導、需要適性發展。

       我記得我去美國時也曾請教過您,因為您是醫生,又在美國執業那麼久,我想從您做為醫生的角度聽聽您的看法,也想了解美國的情形。那時您告訴我一個數字,讓我嚇了一大跳,您跟我說,美國有五百萬個孩童在用藥物治療學習、情緒和過動的問題,那些孩子,很多的發展受到了限制,而且藥物用久了,整個人都變了,好像比較乖、比較專心、比較坐得住了、但是,活力、創意、靈氣全沒了。

       回到台灣以後,我發現台灣在很多方面都在走美國走過的路,包括給孩童用藥的情形也是一樣,越來越嚴重,甚至有的學校裡的輔導室或導師,如果家長沒有把小孩帶去給醫生看、沒有吃藥,他們並不主動關懷孩子一些特殊的狀況,他們已經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到醫生醫療上了。

       教育孩子、引導孩子走向光明、讓孩子的優勢正向潛能都得以發展、發揮,一剛開始是家長的責任,然後是家長與老師們的共同責任,如果家長和老師互推責任,往往最後就是把孩子推給了醫生、推給了藥物,教育孩子,不應該是醫生的責任啊!孩子的心智發展、情緒管理、專注力提昇,需要的是教育,而不是醫療。

       如同您所說的,孩子的飲食非常重要,一旦養成了,就影響他一輩子的發展與健康,但是很多大人自己都沒有健康的飲食觀念,外面的廣告、新產品、新口味又那麼多,實在很難不受誘惑、不受影響啊!

       給孩子塞兩顆藥就像吃速食垃圾食物一樣,大人不用花太多力氣、時間、精神,看起來很快就變乖了,肚子一下子就填飽了,但是所帶來的副作用,是需要花更多力氣、更多時間、更多精神去解決的。

       這些年來,我接觸很多各種各樣讓家長或老師感覺頭痛的孩子,和他們相處時深深感覺到,小孩子需要的是了解、欣賞、鼓勵、肯定、和正向的引導。家長不需要討好小孩、不需要責怪小孩,而是溫和但堅定有原則地引導小孩,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,正確地接收到父母的愛。

       在幫助孩子的同時,我最希望媽媽們也要調整自己的思考角度以及和孩子相處的態度、方法,學習如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愛,從飲食習慣開始、與小孩講話的態度、看事情的角度、處理問題的方法等等都是需要學習與調整的,媽媽的求新求進步,是孩子的福氣,如果忙碌事業的爸爸也能配合,那孩子就更有福氣啦!

       我希望我可以協助很多年輕的媽媽,讓她們在教養小孩的過程中,又快樂,又能自我成長,孩子必定能因為媽媽的快樂與成長而得到最好的教養。

       您們的社區是一個友善和睦的社區,有正面的能量在彼此之間交流,希望大家都教出最棒的孩子,造福國家、社會,造福人類、地球。

       期盼在讀書會見到您和美惠,分享您們寶貴的人生經歷。


竹筠

6 則留言:

家豪媽媽 提到...

竹筠
我們家兒子小時候也是有很多狀況,每次一接到學校老師或輔導室或學務處打來的電話我就很緊張,不知道在學校又惹什麼事了,實在很挫折,好在現在念大學了,一切算是滿正常了,感謝妳一路的幫忙。

竹筠 提到...

家豪媽媽 新年快樂!

妳是一個很棒的媽媽,
願意多學習、願意調整自己的方式去幫助孩子,
聽到的道理又願意去做,
家豪現在有那麼優秀的表現,
是妳給他最大的陪伴、支持與鼓勵。

祝福你們全家吉祥順利,
每天都開心滿意。


kwu 提到...

請問畢老師有詳盡的聯絡方式嗎? 謝謝
我的信箱ac318898@gmail.com

Unknown 提到...

老師您好,我目前單親我的小孩也有著注意不專注,行為判逆的問題。目前大班,有帶他上職能課,不知道自己的教養方式及還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幫助他。
我的EMAIL是ting670306@gmail.com
謝謝您!

畢竹筠 提到...

詠新 妳好,

寫信到妳的信箱了,
我們用信件討論。

畢老師

Unknown 提到...

畢老師,謝謝您。